心理健康
拒絕“焦慮”
時間:2021-04-16 來源:2003网站太阳集团心健部 作者:2003网站太阳集团心健部 訪問量:
焦慮,眼下是個很常用的詞。年輕人焦慮,中年人焦慮,老年人焦慮,甚至六七歲剛上學的娃娃也喊着自己很焦慮。這些個林林總總的焦慮,有真有假,有虛有實;有必要的,也有不必要的;有無法避免的,也有沒事自找的。
人食五谷雜糧,喜怒哀愁自然難免,焦慮就屬于憂愁的範疇。其主要表現是,經常處于與現實情況不符的過分擔心、緊張不安、恐懼憂慮的内心體驗中,有時甚至會出現坐卧不甯、惶惶不安等症狀。平心而論,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”,有些焦慮自然難免,适當的焦慮也是有益的,可轉變為進取的動力。譬如說,父兄蒙冤,伍子胥焦慮的是如何過昭關借兵報仇,居然是一夜愁白了頭;奸臣當道,主子昏聩,屈原焦慮的是國家江河日下,社稷危在旦夕,進而犯言直谏、奔走号呼;躊躇滿志,眼高于頂,左宗棠年輕時焦慮的是進士連考三回都落榜了,咋回去見父老鄉親……
而如今,年輕父母焦慮,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;高考學子焦慮,能不能金榜題名,考上理想大學;公司白領焦慮,競争激烈,不知自己啥時候就慘遭淘汰;大齡“剩女”焦慮,白馬王子何時出現……這些焦慮大都事出有因,估計想不焦慮也難。還有些焦慮則是自己制造出來的,根本就不存在。祥林嫂整天焦慮的是,死後到陰間會有兩個丈夫來拉扯她,她該怎麼辦,終日惶恐不安,隻好花錢捐門檻,求個破解之策。還有著名的杞國無事憂天傾等,都是典型的瞎焦慮。
雖說“沒有遠慮必有近憂”,但若老是遠慮,終日瞎想那些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的事,其實就是沒事找事,自尋煩惱。面對那些真真假假、虛虛實實的焦慮,該咋辦呢?
一是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,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瞎操心。無數事實證明,人們焦慮的事百分之九十最後都沒有發生,發生的百分之十焦慮的事也沒有想象得那麼嚴重,其中大多數都是可以解決或應對的。既然如此,咱們又何必要自己吓自己?二是看淡、看輕那些不得不焦慮的事,淡然處之,樂觀對待。有些事是躲不開的,非發生不可,而且前景難蔔,即便如此也不可看得太重,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,不妨以樂觀精神待之,既來之則安之,怕你作甚?三是空焦慮不如做實事。與其整日憂心忡忡,自我恐吓,不如紮紮實實做些補救工作,從細微處改善加強,以争取把那些焦慮的事可能引起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。譬如備考的學子,多背幾個單詞,多練幾道習題,多做幾套試卷,要比一味地為考試而焦慮實惠得多,也有意義得多。
總之,直面真正的焦慮,水來土掩兵來将擋;拒絕那些假焦慮、僞焦慮,乃智者之選。